九游会ag-j9集团 > 范文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合集9篇) -九游会ag

小车分享 38172

小车 分享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儿 危重病 护理 apche ⅱ评分

小儿危重病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凶险,如贻误时机,预后比较差,,极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1]。针对其临床症状常被损伤部位多、病情复杂掩盖,对患者的真实伤情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会为临床抢救和护理提供重要的是临床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cheⅱ)评分系统是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2]。为加强危重病管理,_推行危重患者的 apche评分和《中心管理制度》[3]。将此评分法应用于临床小儿危重症评分,作为临床护理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 4 月~2012 年4月在我院住院75例 icu 危重患者,男29例,女46 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 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 例,疝病5例,应激性溃疡14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6 例,休克7例,感染 22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看组 40 例和对比组 35 例,两组儿童的年龄具有可比性,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

方法

采用 apche ⅱ评分系统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预后与并发症情况。apcheⅱ评分=急性生理评分 年龄评分 慢性健康评分,apche ⅱ评分的理论最高值为71分。护理方法: ①小儿危重评分法: 中国医师协会分公司在 1995 年采取了紧急儿科护理措施,在全国推广儿科危重病病情分析( 草案) ,在当时入院率先得分,然后在48 小时和 72 小时各得分 1 次,并在第 7 天,出院前再次得分。3 天入院后附录按病情分析标准草案,评估儿童器官功能衰竭的程度,以确定是否有单一的或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②危重评分与护理: 实施后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观察组、对比组儿童根据入学儿童得分儿科重症监护得分,根据分数进行分级照顾,综合比较几个得分。

2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包处理,以p

3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排除性别、诊断等干扰,采用生命体征、生化等量化指标对疾病评估,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能判断病情及预后,根据结果显示,分值低的危重患儿恶化更多,器官衰竭增加,预后差。在综合评分的指导下,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评分分值逐渐升高,说明脱离危险[1-3]。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apcheⅱ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有较高吻合度[5]。同时用apcheⅱ评分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指导工具,从时效性来讲比用护理工作量作为指导工具更具有优势[5]。小儿危重护理评分值与护理等级: 根据得分,70 的极度濒危重组到照顾的设备,及时加强初级照顾,密切观看,准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抢救,71 ~ 80 分为关键组,本组患儿入院重症监护病房,实行 24 小时监控,配合医生积极和有效的治疗,促使病情转归; 81 ~100 分为非危机重组,根据患者入住儿科病房不同,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和条件下,一个或两个照顾,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儿童健康问题的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洁,郭树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2:331-332.

[2]雷静,石正娟.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j]. 吉林医学,2012,36:8003.

[3]卜淑香. 探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

[4]李如英,丁翠玲,钮晓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04:337.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2篇

首诊负责制度

1、门诊首诊负责制度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

2、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

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

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务或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1)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3)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

(4)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

(5)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科室工作管理水平。

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查房完毕。

(2)对所分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错事、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夜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入院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对急危重、疑难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主任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予以纠正。同时还应检查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九游会ag首页并签字。

(9)注意听取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一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夜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

(2)对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除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外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

(4)向实习医师传授疾病诊断、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

)标记。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

术前讨论制度

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情况可邀请家属或单位领导参加。

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

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病人住院10天内未能明确诊断或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无效且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由科主任组织院内

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二、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三、讨论前,主管医师应积极准备有关病历资料,明确提出讨论目的;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于讨论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在病历中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住院死亡病例,要求在死亡后1周内进行讨论;如为特殊病例,科室则应及时组织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讨论,但不得超过2周。

二、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如遇疑难问题,可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三、主要讨论内容: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检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死亡原因或性质;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死亡讨论应记入病历,留档备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工作应由经治(或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二、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院内大会诊应报医务科协

助组织,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随请随到。一切抢救工作要作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三、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

查对。

五、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六、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科,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七、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我院和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_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一)甲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

重大手术。

(三)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四)丁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

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甲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

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正常手术

1、甲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

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4、丁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5、开展重大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需提交专题报告至医院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后,由医院上报市卫生局经卫生厅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

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应邀到外院会诊参加手术者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器官切除及大器官移植。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审批,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及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籍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此外,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管理要求

1、各科室和各级医师要严格执行“手术范围”,开展规定范围外的手术由所在科室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医院医务科审核,经分管院长签发并上报市卫生

局批准后执行。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并报市卫生局备案;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医院和市卫生局考核后裁定。

2、超范围手术需根据医护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现场操作等综合考评合格后,经市卫生局审批同意方可进行。若遇紧急特殊情况,科室或医师超范围开展与

职、级不相称的手术,需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电话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后进行,术毕一周内补办书面手续。科研性项目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3、超范围手术的审批程序: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后,由医务科汇总材料,上报市卫生局批准。申请批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

件和复印件;②医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学历、职称、技术开展情况,设备、基础设施条件及日常技术质量考核情况;③近二年本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

故发生情况统计;④开展新手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⑤人员进修学习情况;⑥是否有上级指导医师;⑦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4、各科室、各级医师未按本规范执行的,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学当中,将课堂教学的权利逐步地从教师转入学生手中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基于这个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参与式教学方法基本形成,并得到了普遍应用。简单而言,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方为参与式教学[1]。

在我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言论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理论。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参与过程。但我国教育史上并没有形成参与式主体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二十世纪末期,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介绍并在某些学科尝试引入西方参与式教学方法。目前,参与式教学理论已在国内教育界得到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影响,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十分局限。

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特点的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切合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就以《麦类作物病害》的教学过程为例,试述参与式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说明

麦类作物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不同植物病害的危害。目前,世界上记录的麦类作物病害有约300种,其中小麦病害约200种。在我国,引起危害较重的麦类作物病害约有20种,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赤霉病、条纹病、全蚀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和北方部分地区栽培模式的变化,我国麦类作物病害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全国性的锈病尽管未流行发生,但是叶锈病流行面积扩大;赤霉病有自长江流域向北部转移的趋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麦区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有所增加,发生程度加重[2];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高产稳产。

本案例的教学重心主要集中于几种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原物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教学计划,每小组负责课堂讲授一个病害并回答相关提问。常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差别,锈病、赤霉病等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流行爆发因素是本案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式教学方案设定。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麦类栽培面积、产量以及重大麦类植物病害造成的典型的危害案例的介绍引出本案例的相关课题。在此阶段,让学生首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病害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生产上的严重危害性,重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症状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案雏形,并分别与教师讨论,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通过主动参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2)计划实施。本案例分小组进行,参照班级人数,每班分5~6个小组,每组4~6人。根据参与式教学方案,每小组学生根据查询的背景资料,选择一个主要的麦类病害,从病害的危害特征、病原物的种类和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讨论汇总资料,制作ppt,小组内形成汇报讲稿,课堂讲授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指导,防止出现严重失误,引起教学失败。

(3)控制与评估。要求各小组、各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通过张贴板、ppt演绎等多种方式实时汇报每组进度;教师要加强总结,及时指出各小组、各成员出现的问题。加强小组间成员的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以及相互沟通的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和症状特征。

(2)掌握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病原物和典型症状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病害流行循环及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查询了解相关知识背景。相关信息如下:

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种类、病原物类型、危害症状(表1)?

(2)制订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学生根据所查阅资料,完成信息卡(表1)。

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尊重学生意愿,划分教学小组,原则上4~6人一组。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形成初步教学方案,然后提交至班级。班内根据各组提交的初步教学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最后与教师讨论协商,确定实施方案(表2)。

(3)实施计划。各位学生按照师生最后确立的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知识查询、储备。按计划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完成各小组讲述的麦类作物病害,制作ppt,准备汇报材料。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准备情况。

各小组按照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教师要监督各小组的计划完成状况,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4)评价。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间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背景资料的查询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情况、ppt的准备情况、课堂讲述及问题回答情况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位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

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生的评定结果,教师对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对65例住院及固定门诊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临床分析,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从多个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09年9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分为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组(a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平均±岁,病程±年;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脑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b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平均±岁,病程±年,a组和b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经x【sup】2【/sup】检验,具有可比性。

方法:参考中华医学会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史,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情况等。

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结果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饮食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两组在饮食控制、饮食嗜好两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a组饮食控制方面明显不如b组;饮食嗜好方面嗜甜食、荤食者的比例,a组高于b组,而嗜素食者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由此可以证明,控制饮食、嗜甜食、荤食是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素食有保护性作用,见表1。

运动次数、吸烟史、血糖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a组运动次数、血糖达标水平低于b组,而a组患者绝大多数具有吸烟史,明显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由此可以判断出,经常运动能减少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餐后和空腹血糖是否达标、是否有吸烟史有很大的关系,见表2。

低血糖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a组有低血糖发作史的高于对照组(p<),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低血糖发生频率、无意识低血糖发作、严重低血糖发作,无显著性差异(p>)。因此可以说明,低血糖发作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与低血糖发生频率、有无意识到的低血糖发作、有无严重低血糖发作没有关联。

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发作低血糖有关,与运动次数少也有密切的关系。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sup】[1]【/sup】。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研究发现膳食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饮食控制在治疗中的有重要地位。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分析,喜甜食、荤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增加,素食有保护性作用。与郑燕芳,徐应军报道基本一致【sup】[2]【/sup】。

吸烟危害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吸烟在a组明显高于b组,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经常发作低血糖,会导致血糖波动性升高,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进一步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生活方式、吸烟史、运动次数、低血糖发作史,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sup】[3]【/sup】。应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如积极降血脂、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治疗、禁烟,限制饮酒等治疗,会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刘建安,韩登峰.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0例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9):1763-1764.

2 郑燕芳,徐应军.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4):102-103.

3 孙明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6):390-392.

表1 两组饮食情况对比[例(%)]

注:(p<)。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5篇

护理病例讨论是运用语言、书面、音像、画面等媒体手段,展现病人病情的客观资料,让临床护士和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_同讨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供学习或指导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方案的护理活动[1]。护理病例讨论能够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促使护理人员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知识面的拓展。本科室自2007年来,坚持每季度一次的护理病例讨论(危重症、疑难、新开展的技术或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护理病例的讨论方法

建立护理病例讨论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认识,统一护理人员思想

护理病例讨论要求每季度至少1次,护士长在工作中遇到特殊病例随时组织讨论。护士长及全体护士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护理病例讨论工作的重要性。护士长要引导护士转变护理理念,教育护士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病例讨论是最经常、最主要的护理活动之一。通过护理病例讨论,不仅能了解护士是否掌握了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同时还可以检测责任护士解决病人护理问题的能力。

病例讨论的组织与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病例

护理病例讨论应选择科室危重、疑难病例,新开展的技术或死亡病例等进行护理讨论。

.主持人收集资料

主持人一般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主持,主持人员应仔细阅读病例,认真查看医疗护理文书,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了解病人的病情,护理措施的落实,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做护理体检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主持人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或多媒体资料,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护士做好准备。同时复习与此次讨论相关的知识,使主持人在主持讨论时语言流畅,提问重点突出并能发现问题指出不足。

护理病例讨论步骤

主持人汇报病例情况

主持人汇报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措施、文书书写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

一般参加人员就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补充。护理病例讨论时抓住重点。比如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比如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保存,作为质控考核内容。

主持人总结

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相关问题及措施,护理过程中经验教训。要求重点突出,符合病情。同时提出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所用药物的用药途径、剂量、药理作用等及一些与本病例相关的新知识并进行讲解,通过提问可以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充实和更新知识。结合病例讨论主题介绍有关新知识、新理论,可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

2 体会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完成病房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病例讨论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护士长在护理病例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科学、有序、合理地安排护理病例讨论,将极大地提高护理病例讨论质量及重危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可随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提高护士整体护理工作的能力和护理的质量。

护理病例讨论调动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收集病人资料的质量,规范了护理病历的书写。

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及时纠正了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偏差,培养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了护士自信、自强、自主的精神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热情,巩固了护士热爱护理事业的专业思想,稳定了护理队伍。

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护理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益,张秀华。临床护理病例讨的内涵质量的重视与实践[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7)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6篇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高血压脑出血;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 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1],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2], 为了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本次研究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现在就将分析探讨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有男性患者为110例, 女性患者为108例, 年龄跨度为20~65岁, 平均年龄为(54±)岁, 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而且对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对本次研究结果不存在影响。

1. 2 方法 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在本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所有患者的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起居及体育锻炼)、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高血压危害知晓率、治疗遵从情况进行统计[4], 然后将患者的上述统计指标进行比较,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x-±s)表示, p

2 结果

临床统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例59例(),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占据较大比例(p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 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 该种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3],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4]。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出血中占有重要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①脑水肿和颅内压力较大引起的脑疝。②脑干由于颅内压力过大出现移位现象而导致的缺血性损害。③血肿对于患者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而对于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于患者的血肿进行及时的清理、对于受压迫的周围脑组织进行解除、降低患者颅内的压力。本次研究临床统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例59例(),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占据较大比例。综上所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控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对抑制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意义, 对我国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立芳,李博,李仓霞,等.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海南医学, 2013, 24(10): 1535-1537.

[2] 张永明,_,曹金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脑出血误诊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 115-116.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7篇

一、 存在的问题:

1. 交接班本记录不合理,对患者的病情交班过于简单,对患者病情变化处理的临时医嘱未进行交班;

2. 危急值有登记,但未进行季度分析;

3. 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内容有雷同;病例讨论中其他科室疾病未请相关专业医师参与讨论。

4. 授权委托书填写不规范,内容有缺项,填写不完整;

5. 危重症患者谈话告知不到位,只限于常规的三次谈话;

6. 对修正诊断无分析;

7. 鉴别诊断不规范;

8. 诊断依据不合理,存在复制黏贴现象;

9. 医嘱不规范:护理费/日?

10. 科室应急演练没有手签名;无人员构架图。

二、 整改措施:

1. 规范交班本,要做到详细的交班,对病情变化处理的要及时交班;

2. 每季度进行危急值汇总分析,对发生危急值的项目集中分析;

3.加强核心制度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规范诊断的书写。加强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等管理;

4.授权委托书规范填写,实事求是。

5.危重症患者谈话告知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告知;

6.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书写病例时进行规范诊断,每个疾病单独列出诊断依据;书写的鉴别诊断要有鉴别意义,对化验检查认真分析。科主任审阅病例时仔细查阅,及时修改。

7.规范下医嘱,科主任及护士长进行监督;

8.完善应急演练构架图,每次演练完毕进行手签名。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8篇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价grace危险评分法在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1例,对其入院时的相关临床预测变量进行grace危险评分,并以grace危险评分为依据将入选病例分为高危组31例,中危组40组,低危组30例。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结果 低危组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的例数分别为18例、11例、1例,中危组各病变例数分别为20例、18例、2例,高危组各病变例数分别为10例、8例、13例;低危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例数分别为10例、14例、6例,中危组分别为6例、16例、18例,高危组分别为8例、7例、16例。结论 grace评分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数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grace危险评分法在acs冠状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grace危险评分;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并因此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为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判断预后,临床上出现了多种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分层方案,grace危险评分就是常用的分层方法,大量研究证实[1-2],grace评分法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病事件发生风险。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acs患者101例,全部病例资料均具有完整性,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男女比例61:40,年龄33~86岁,平均(±)岁,心率50~105次/min,平均(±)次/min;收缩压95~200 mmhg,平均(±)mmhg,舒张压60~110 mmhg,平均(±) mmhg;血肌酐水平40~109 umol/l不等,平均(±)umol/l。33例患者有吸烟史,79例患者有高血压,18例患者有糖尿病。

一般方法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冷汗、乏力、颈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均采取心肌酶谱综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诊断,符合acs的诊断标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有明确的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血液性疾病、外周血管病变、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患者[3]。

grace评分方法 收集101例病例的年龄、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st段改变、心脏骤停、killip分级、血浆肌酐浓度、收缩压水平等,按grace危险评分系统计算数值,按得分高低分组,grace危险评分>133分为高危,90~133分为中危;<90分为低危。该次研究高危组31例,中危组40组,低危组30例。高危组:男女比例为18:13,年龄35~84岁,平均(±)岁;中危组: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33~86岁,平均(±)岁;低危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33~85岁,平均(±)岁。

冠状动脉造影 以冠状动脉造影指南为依据,取全部病例7个体位造影,目测直径,并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条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任何一段直径狭窄≥50%。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90%~100%)、中度狭窄(76%~89%)、轻度狭窄(50%~75%),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分支将其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统计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数据用χ2检验,以[n(%)]表示。

2 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血管病变程度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证实[4],grace危险分层方法不但能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风险,还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该研究中,按grace分值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结果显示,低危组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的例数分别为18例、11例、1例,中危组分别为20例、18例、2例,高危组分别为10例、8例、13例;低危组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例数分别为10例、14例、6例,中危组分别为6例、16例、18例,高危组分别为8例、7例、1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grace评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与其他研究成果的结论一致[5-6],进一步反应了grace评分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cs严重危险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有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尽早的介入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可直接了解冠脉血流情况以及冠脉狭窄程度。但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是高风险、高费用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手段。介入治疗损伤内皮,促进疾病发展,造成低危acs患者在介入治疗中获益甚少。自冠心病危险分层以来,与之相关的危险评分系统迅速发展,grace危险评分法是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评分系统,它能比较可靠地预测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可为医师在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选择诊治方案上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上有很多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评分系统,grace评分法涉及8方面内容[7-8],包括年龄、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st段改变、心脏骤停、killip分级、血浆肌苷浓度、收缩压水平。与timi危险分层方法比较,grace危险分层方法增加了心率、血压、心功能等危险因素,但未涉及到患者性别、家族史、射血分数等因素,可见,grace评分法自身也有局限性。

综上所述,grace评分法可无创评估患者病变范围和病变狭窄程度,在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晓莹,银鹏飞,黄永杰,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42-5243.

[2] 杨辉剑,田相亭,钟志安,等.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现代医院,2014,14(6):31-33.

[3] 尹燕平,苗立夫,张之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4,13(1):163-164.

[4] 高延,余福林,王利,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和-评分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1):34-36.

[5] 郭明,张宗辉,杨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2):20-23.

[6] 陈君,全昌发.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136-1137.

[7] 郭华,钟勇,江时森,等.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11(11):1761-1763.

危重症讨论记录范文 第9篇

[关键词] 危重患者;护理会诊;护理质量

2009年1~11月我院收治住院患者20 850人,危重、疑难病例1 164例,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护理管理者提出新的课题。为此,我院护理部积极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开展了护理会诊,针对院内危重、疑难、病情复杂需要跨专业解决护理问题的患者,组织护理专家进行护理会诊,分析病情、讨论护理诊断、补充护理措施,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9年1~11月,我院组织科内护理会诊98例,科间护理会诊36例,全院护理会诊22例。例如:神经内科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由于此病例少见,护士长立即组织科内护理会诊,查阅国内外先进护理资料,为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又如:1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入院后随机血糖: mmol/l,空腹血糖18 mmol/l,餐后血糖 mmol/l,尿糖( ),酮体( ),科护士长及时组织科间会诊,内分泌科护士长针对患者应用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补充护理诊断,完善护理措施。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因交通事故引起胸、脑、腹、头部外伤患者,患者多发性骨折、脾破裂、严重创伤性休克,伤后很快出现心、脑、肺等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大小便失禁。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问题涉及多科专业,护理部立即组织护理专家会诊。从不同专业对患者现存的、有危险的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进行全方位讨论,制订可行的护理计划,由6名全科护士组成特护组,组织实施。经护理会诊后患者的健康问题明确,护理计划全面,措施落实得当,问题解决及时,预期效果满意,经治疗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

实施方法

建立护理会诊专家组

科内会诊由病区护理骨干参加;科间会诊由各病区护士长参加;全院会诊由各科科护士长参加。

护理会诊原则

邀请的护理专家会诊组成员必须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娴熟,能够予以指导、解决相关问题[1]。

护理会诊制度

重症患者、抢救涉及多专业护理问题的患者,根据情况组织科内、科间或全院会诊。

护理会诊方式

科内护理会诊:适用于本专业疑难病例、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由病区责任护士填写护理会诊单,病区护士长主持。

科间护理会诊:适用于患者病情涉及本科室其他专业的护理难题,如:神经内科患者伴有循环内科、内分泌科疾病。由病区护士长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本科科护士长主持。

全院护理会诊:适用于病情复杂,需要多科室参与才能解决的护理难题,如:外科患者伴有内科、五官科疾病等。由本科室科护士长填写会诊申请单,由护理部主任主持[2]。

会诊程序与内容

评估患者:先由申请人说明会诊的目的或希望解决的护理问题,然后汇报病情,查看患者,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分析、评估,找出专科的护理问题。

讨论分析:结合评估患者情况及专科特点,进行讨论,按护理程序要求,找出护理疑难点,由护理专家补充护理诊断,完善护理措施[3]。

总结实施:主持人总结讨论意见,提出指导性建议和要求,申请人负责整理会诊意见,修订护理计划、组织实施。

2结果

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

我院7个科室,24个护理单元,护理专业细化,危重患者经常出现跨专业的护理问题,制约了护理质量,开展护理会诊后,充分发挥了各专业护理优势,护理资源共享。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科内会诊可促进本专业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本科室护士专业知识;科间会诊及全院会诊可促进知识相互交流,拓宽知识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专科护理专业人才和设备的作用[4]。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护理会诊使患者的护理诊断准确全面,护理措施具体,及时纠正了护理工作中的偏差及不足,通过护理会诊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解决了跨专业的护理疑难问题,使患者得到完整的、系统的、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

[参考文献]

[1]段真真,祁艳,胡倩倩.通过护理业务查房培养学习型icu护士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89-90.

[2]马继红.实施护理会诊提高重症护理水平[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4):22.

[3]林菊英,巩玉秀.护理程序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144.

[4]蔡文智,李亚洁.国外临床护理专家角色职能[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21.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护理每月工休座谈会范文(推荐5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