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热门40篇) -九游会ag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装饰纹样的设计与平面构成方法。
3、体会设计所传递的情感。学习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促进情感交流。关注细节之美,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重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和平面构成方法。
难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中个性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
挂图,树叶,颜料,白纸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
(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深沉高明度色调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篇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3)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
(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
(6) 抒写人的情趣
(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2)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
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
4、 结构清晰。
(3)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
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2.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3.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4.学生浏览鉴赏。
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5.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二、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 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2. 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标志设计的含义;
(2)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
(3)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
3.标志设计的要求。
三、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1.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2.学生议论、比较。
3.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4.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评价。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5篇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 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6篇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
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我也很喜欢荷花,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2,课件欣赏图片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饰的设计与制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
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
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教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
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 (二)直观感知
教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
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教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提出问题: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彩。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8篇
教材分析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基于此,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阐述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三则间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实物虾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国画,黑白画)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9篇
本课《红屋顶》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红屋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应《红屋顶》“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现代派艺术家对同一艺术表现题材独具慧眼、苦心经营的创造,产生风格迥异的视觉形象,是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依托。学生能从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入手,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直观对比欣赏活动中,触摸到20世纪这一重要艺术思潮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词语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储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了解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8课 红屋顶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在体验和理解两个方面。 “活动一”是一个体验、消化的过程。 “活动二”是一个理解、深化的过程。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他们产生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不断地探讨,不断地表达,能否对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既有相关知识介绍,又有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拓展学生联想思维的活动设置,给学生提供了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0篇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1篇
课题:
最炫民族风———中国民间美术
教科书:
中学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年级:
初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和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过于专业化的知识的理解可能不会那么透彻,这样就需要授课由简入繁,通俗化多于专业化。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美术欣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一些欣赏的基本方法,但仍缺乏对作品深入条理分析的能力。
知识目标:
介绍中国民间美术整体的分类及艺术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关背景资料。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并了解中华民族美术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价值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景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科书:
教学过程
学生4人一组,增加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引入:(5分钟)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2篇
教学目标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3篇
课目:
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
年级:
8年级上册
执教:
刘晓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多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投影仪配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
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
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展示一组设计效果草图。
回顾学生练习。
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展示及小结。
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4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提问、欣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5篇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家的含义。
2、在谈话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家的温暖是来自于家里的人和事。
3、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
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爱家人和被家人爱都是一种幸福。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幼儿家中照片,幼儿幸福的家作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课件,师导入:
教师:我在森林里发现了两座蘑菇房子,一座看起来很开心,而另一座看起来很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图片)提问:哪座开心,哪座不开心呢?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座房子开心起来呢?(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办法,到底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房子录音)
提问:
(1)你们听到了吗,小房子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它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2)你有办法可以帮帮它吗?(幼儿随意说)
小结:一座房子并不是一个家,家是需要有人住在里面,才会是一个家。
提问:那谁会住进去呢?
二、基本部分
1、提问:瞧!谁来了?(小鸟来了),(播放录音)小房子说:小鸟小鸟你来住进我的家吧,小鸟说:“我不去,我有自己的家,我的家住在高高的大树上”
小鸟来了小房子是怎么说的?小鸟又是怎么说的?这时老鼠来了,大象也来了,它们都不愿意住进它的家。提问:他们住进他的家了吗?小动物们都没有住进他的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悲伤、难过)
2、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爱你的家吗?谁愿意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家?3-4人
小结:哦!原来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家中的人和事都会让你感觉到家的幸福,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的家吧!(玩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我把全班小朋友的全家福都带来了,当大屏幕滚动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喊123“停”,大屏幕中出现谁的全家福谁就上来说一说?
个别提问: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谁的家请他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
提问:这是你家的什么地方?你的家里都有谁?
师:小朋友的家都是这么漂亮,都爱自己的家,那家中的哪些事情会让你觉得很幸福呢?老师知道前几天小朋友都把幸福的事情都画进了图画了,谁愿意来说一说!(请能力强的孩子说一说)
师:刚刚小朋友口中说的温幸福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为我们所做的,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呢?
三、结束部分
师:爱不仅是帮他们做事事,还需要我们用语言来表达,幸福就是爱,无论是你爱别人还是别人爱你都是幸福,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和亲爱的的爸爸妈妈一起跳起来吧!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7篇
一、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二、课时安排:
单元三课时
三、课业分析:
本课属于“绘画”领域课标中规定在八年级学生应了解的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绘画的种类、展厅的布置和作品的装裱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举办画展的基础知识过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是不足的,我们的画展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绘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本节课是很必要的,这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上承下接, 对学生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举办绘画展览的基本要求及其过程,学习制作海报、了解绘画作品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和装裱技巧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绘画装裱、展厅布置和海报的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懂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美术并发扬我们美术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展厅布置的基础知识,海报的制作和绘画的分类是重难。
六、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直尺、圆规、海报纸、马克笔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取看过画展吗?如果说要想举办画展应该在什么地方举办呢?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馆呢?
师:那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去了解中国美术馆,了解了之后我们自己在学校举办一个画展好吗?那请打开书22页,我们来学校我们的画展。
正课部分:
在参观画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应该结伴而行。其次,在参观时不能触摸绘画作品(为什么) 第三,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所发现的。
中国美术馆的介绍
师:谁能告诉我你认为中国美术馆是用来干什么用的?说说你对中国美术美术馆的理解。
给大家1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下书。(画出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和参观路线示意图)
是研究、陈列、展览美术作品的国家美术馆。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主厅分为前厅和圆厅对吗?前厅面积:180平方米,展线长:38米挂画线高:米。圆厅面积:300平方米,展线长:米,挂画线高:米。
师:看完了主厅平面图我们来看一下参观路线示意图,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增加两面墙呢?
(回答:为了增加展出的面积)
什么样的观赏距离才能更好的欣赏一幅画? 眼睛与画面的夹角为30度时。(思考:为什么?)(画出示意图)
怎样悬挂作品
作品与墙的夹角成20°。(画出示意图)
什么是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
绘画作品的装裱形式 (展示范画)
1、竖轴悬挂式。
2、横轴悬挂式。
3、装框式。
装裱方法
以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部,再以绫娟镶边,然后上覆背、加宣轴。
装裱的作用
美观、牢固,便于收藏和陈设。
3、课堂实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 a、 策划、布置一个展厅(以教室作为展厅) b、 设计出展厅的参观路线示意图
绘画工具:4开纸、笔(钢笔、毛笔、粉笔、水性笔、水彩笔不等)
4、点评:(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5、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6、布置作业: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师:装裱、中国美术馆。
师:美术馆里通常有哪些画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2、正课部分:
美术作品的种类和特点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8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 、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
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
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
商品包装的形式 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
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
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 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 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 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 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纸盒包装设计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纸盒的造型和展开图。
2、确定哪个面是主要的,哪个面最易被观众注意;哪个面是次要的;哪个面是装饰;哪个面不要装饰。
3、画铅笔稿。先画主要部分的装饰,纹样要简练、切题,文字要明确、清楚,安与纹样应取得平衡呼应,并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厂名、文字说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几个面上。
(五)构思设计纸盒包装:
要求学生设计一只简单的纸盒,并在纸盒展开图上画盒 面的铅笔稿,要求盒面造型新颖、大方、文字 和纹样要美观、醒目、内容、形式不限。(六)课堂小结:教师巡堂指导并讲评小结,指出学生在构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扬优秀作业。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19篇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 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请学生思考: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以小组(2人一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 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 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0篇
课题:
外国雕塑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材中外国著名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外国雕塑作品浩如烟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雕塑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我们这节课选择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
2、新授:
欣赏雕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雕塑的主题: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也是雕塑创作
的源泉。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应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除此之外,雕塑创作和其他艺术一样还应高于生活,在主题上扣紧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2)雕塑的语言和形式美:雕塑艺术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首先,它具有三维空间的体量感,不同于平面的绘画,它是以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通过立体的形象来表现艺术主题。其次,雕塑的艺术形象具有凝练性。雕塑的特点是把丰富的内涵凝缩为一个具体的形象。
(3)雕塑的材质美:雕塑作品由于题材的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材料以其自身的材质美感为主题服务,如历史题材的作品宜选用石材或铸铜等材料,现代造型作品可选用不锈钢材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如玻璃钢、钛铝合金等,为雕塑艺术增添了新的风采。
3、作品赏析:
《思想者》(青铜,高186厘米)这是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在这一作品中,罗丹使整个雕像缩成一团,让人感到他仿佛不仅是用脑袋在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块肌肉,每条神经都处在紧张的思索之中,罗丹有意识的把支着下颏的右胳膊肘放在左膝上,形成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扭转,脚趾深深的抠在台座
上,使思考的运动从肩背一直贯穿到脚尖,从而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们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受到启迪和鼓舞。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不锈钢,高24米)这一雕像是前苏联最优秀的女雕塑家穆西娜的作品,这一雕塑之所以著名,不仅是由于它所体现的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还在于它在艺术构思,特别是雕塑的构图上和新材料不锈钢的使用上所作的种种努力。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社员两个巨大的人像勇猛前进的动势通过向上高举的手势,使构图取得了平衡,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意义和统一步伐,是苏维埃国家的伟大象征。至于雕像所用的材料不锈钢,这在当时还是首创,不锈钢本身所呈现的银亮色,可以反射太阳光和灯光,当晨曦和晚霞照射到雕像上时,就闪耀出更加明亮的光辉,使雕像更有表现力。
《柏林城市雕塑》在欧洲,林立的高层建筑和遍布城市的雕塑仿佛是一首巧妙的乐章和谐而生动,这些造型各异的雕塑能折射出当代异域文化的一个断面。当我们置身于一种与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现代艺术的氛围中时,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悉心关怀和爱。时代的节奏要求艺术家创造出与之协调的雕塑作品,课本中的西柏林街头的抽象雕塑,与具象雕塑不同,虽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表现得是什么内容,但那坚硬光亮的不锈钢质材、庞大高耸的四个圆柱,弯曲缠绕而挺立向上的造型,都给我们一种不屈不挠,强悍有力地感受,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因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家庭》看了这座雕塑,相信你一定会很快地认出这是有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虽然,艺术家并没有对人物的五官和服装进行细致的刻画,但是生动简明的造型,仍然是我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亲情。这是一件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它不追求逼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受取“写意”的手法,抓住三口人体形上的'特征,用光滑圆润的外形,组成了一个整体。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是现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善于对雕塑做全面地思考,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而且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雕塑语言。
《挑刺的少年》(青铜,高76米)这是一件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它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写实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还带有一点幽默感。从造型上看,少年的形象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但静中有动。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这样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雕塑家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表现它,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彼得大帝纪念碑》(青铜,黄冈石)这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加法尔柯涅的作品,彼得大帝是俄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领导俄国逐渐强大起来。法尔柯涅把彼得大帝塑造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它骑着骏马在奔驰中突然勒住马头,作品充满了豪迈的气概。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整块花岗岩雕成,犹如波涛汹涌的浪潮,它象征着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冲破重重惊涛骇浪中进行的。俄罗斯许多进步思想家、作家都赞美过这座纪念碑。例如:普希金为此写了长诗《青铜骑士》。
三、小结:
学生谈谈感受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1篇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
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
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2篇
教材分析:
人物一直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对象。他们把自己内心对人物的理解,用细腻或者粗犷或者写实或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特征与个性,让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辨识与了解画中的人。本课就是从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开始,然后分析他们的相貌特点;再从简单的人物的脸形五官的比例关系着手,结合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成功的把握再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
本课教材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像的赏析,帮助同学们对人头的一些基本比列进行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造型表现有一定的基础。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把握住脸型及头部的比例变化。加上他们自己的表情变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为什么画家能表现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2.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比例。
3.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同学们对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像的脸型、五官及表情变化对头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和了解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2.通过学习能表现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a4纸、自画像、学生画像
学具准备:
直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猜看,我是谁?
请欣赏画家们画的人物形象及老师画的自画像。
问:为什么这些画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呢?同学们是看哪里来加以判断的呢?
小结:是通过人的脸的特征来判断的。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进行人物绘画时,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不一样,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让我们一起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脸型特征。(学生头像图片)
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一样吗?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3篇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4篇
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中的活动一《校服的设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服装效果图设计》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的第一课。本课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体验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装,从而培养学生对服装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设计与制作中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常识,为下节课服装的模拟制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此班是日常任课的普通教学班,班中学生人数58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一般,一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设计理念:
以往此课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再由学生设计服装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更加重视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本课的目标。
1、启发引导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服装模特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的美术图片,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美术活动,进行搭配完整服装图片,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展示大量学生设计的服装效果图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从中也使更多的学生加入美术的行列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更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本课教学更有意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学生装的设计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服装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服装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七、教法:导入激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直观演示、谈话法、讨论法
十、教具准备:服装设计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剪影图片、巴比娃娃与巴比娃娃服装、数名学生课前穿好大小和体及款式新颖、色彩协调不同风格的服装以备课堂表演。
十一、学生准备:收集服装效果图片、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
1、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展示服装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走t台)。
3、教师总结:学生的审美不同,对服装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服装设计的款式要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场合、环境、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相适应。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感受服装的魅力。
1、设置问题:服装款式变化最多的在什么地方?媒体显示:媒体播放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服装款式图,自主分析,细心体会,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服装变化最多的在领子、口袋、袖口、前片、裤口…)
3、教师提供事先画好的不同色彩和各款式的服装设计图片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实物投影仪展示服装图片。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并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参与美术活动解决问题,学生的情绪无比高涨。
1、展示绘制的服装效果图并设置问题。学生观察、研究、分析、讨论并总结服装效果图的绘画步骤。
2、教师直观演示服装效果图的绘制步骤。
(1)用铅笔在人体模具上画出所设计的服装款式。
(2)用彩色水笔着色,线条简练以体现生动的效果,也可用水彩颜色和水粉颜色着色。
3、设置问题:如果让你们设计学生装的话,作为设计师你准备如何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开阔学生的思维。
2、教师提出设计学生装的要求。(服装的造型款式和色彩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学生装。
(2)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人体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学生装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激发学生,给予肯定。
学生自评,互评,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总结个人创作经验。
2、教师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中间。
设计意图:使师生真正做到了在平等的环境里自由交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1、教师展示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服装(巴比娃娃穿着各种风格的和体服装)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进行模拟制作,组织开展服装展示会。学生传出惊讶与喝彩声,给予教师肯定
2、教师组织学生穿着不同风格的校服表演校园中的生活。
媒体显示:学生伴着悠扬的音乐及教师的祝词表演。再一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本课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
教学反思: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虽已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善于表述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能动性,因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于是我在实施本课时,首先让学生穿上各式服装,伴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模特表演。 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表演谈对服装的感受,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和事先设计好的服装图片,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的活动,学生的热情无比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激情。有的学生则很快的设计了一套色彩绚丽的运动装,以展示中学生的时代风采,有的学生设计了一套温文尔雅的西装以显示男生的绅士风度,有的女生则设计了色彩亮丽的裙装,文静典雅的裤装,看到他们设计的一个个画面并满怀激情的诉说着自己的构思,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学生的服装效果图虽然设计的丰富多彩,但我觉得课堂时间太有限,不能尽情的发挥学生的创作热情,于是我与校德育处共同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服装的立体设计与制作学生热情更加高涨,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5篇
一、教学资源分析:
服装设计课是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们喜爱的美术课。在本节课中,可以借助于录像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难点:服装设计如何体现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
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
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活动过程:
1、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2、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3、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4、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5、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
6、学生作业。
7、教师师辅导。
8、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学生作业中注意服装效果图的画法,强调用线和用色方法。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6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
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
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少数几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创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7篇
1、《色彩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一一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教学准备:
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
教学过程:
一、点名,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 讲授新课: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师生总结: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四、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业。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8篇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29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2、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3、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4、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0篇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2、技法分解
这几张画像与这个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场画一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1)绘画的顺序是什么?
脸型轮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头发
2)其中辅助线的作用?
“ ”是中轴线,把脸平分为左右两边。
“ ”比例线。眼珠把人的脸平分上下两半,鼻子在下半边的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
注: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结构,当然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我选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简单化并结合演示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
3、回顾熟悉的人的特征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征。如:刘德华 周杰伦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图片)
2)说一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 …
(能说出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明星观察的很仔细,而忽略了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4、作业布置
写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征,用线造型。注意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
反思:这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前提下上的一节公开课,刚拿到课题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现”单元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没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我将本课新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故事中,以学校旁边的超市开业,帮助寻找走失的小女孩并为她画像为线索,在如何画像的环节中,教师遵循美术课上“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要求,减轻技法的难度,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造型 表现”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对称与均衡的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与均衡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课前准备:
师准备表现对称与均衡现象的活动教具(贴图),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对称与均衡形式的范画;生准备制作材料,百宝箱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师出示对称形式的范作,复习对称知识:左右两边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请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活动贴图,在中心线或点的.一边摆放一个造型,请生选择合适的造型放在另一边,形成对称形式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三、学生创作: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师辅导:强调对称是两边或四周一样,而均衡是视觉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拓展:
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
①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②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5、欣赏、分析:
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①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三、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2、教师总结。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3篇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纸的折叠变化创作不同的“拉拉”小人,感受人物比例变化带来的夸张效果。
2、乐意体验在折痕内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2张、人手蓝各色纸3张、勾线笔人手一支、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理解“顶天立地”
1、师: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你最喜欢画什么?
2、师:今天老师让小朋友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他叫“拉拉”。拉拉最喜欢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因为他很想快快长大。
3、出示范画,观察范例。
师:给小朋友一点时间,观察一下拉拉的模样和大小,你要是观察好了就请举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箩筐里拿一张白色的纸,一支记号笔,把“拉拉”画在白纸上,记住,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哦。
4、幼儿作画,观察是否符合要求。
师:检查一下你画得是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拉拉”?
二、在教师折过的纸上画“拉拉”,发现画面造型与纸张折叠的.关系
1、出示粉色纸,请幼儿说说,跟刚才的那张纸有什么区别?
2、请幼儿选择粉色纸,在有折痕的纸上画“拉拉”。
教师提出要求
●不能打开有折痕的纸
●画面饱满,“顶天立地”
3、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
●师:你发现了什么?拉拉的哪个部位断开了?为什么会断开?
●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答:折痕上的)
●有什么办法能把断开的部位链接起来?这一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4、引导幼儿打开自己的作品,连接断开部分,感受变形乐趣。
小结:画在折线上的部位在打开后都会变长,所以如果想要把拉拉的哪个部位变长,就要把那个部位画在折线上。
三、第三次的尝试自己折纸后作画
1、师:如果让你再变一次,你会让拉拉的哪个部位变?
2、教师交代要求
●取蓝色纸每人一张
●自己根据想要变形的部位进行折纸
●打开连接后,能在折痕部位内添加有趣的画面效果。
3、幼儿组内相互交流,发现。
4、出示几张幼儿作品,进行赏析,从部位变化、变形效果、添加画面入手。
5、全体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后,最后一张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延伸:
1、出示一张横折2次的“拉拉”,让幼儿猜这一次“拉拉”的哪些部位会变?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4篇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
5、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后记: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对四年级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有关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我们要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中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上面就是和大家分享的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大家在上课前可以按照上面的范文,准备好教案。教案能帮老师们高效、全面的讲课,是老师们的好帮手。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5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6篇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_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7篇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8篇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
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
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少数几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创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39篇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初中美术课教案范文 第40篇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学习人美课标版纸雕塑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2.人美课标版纸雕塑隐性内容与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4册中第6节《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之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
1、导入课题:
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
2、技法讲解:
(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
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
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富有韵律感。马头主要表现眼睛与鼻孔,省略了其他部分,造型概括简练。(3分钟)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
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1分钟)
教学评价
1.评价点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评价方法
(1)看同学能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业中体现概括与装饰的特点。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学生可按下表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