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必备8篇) -九游会ag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广告史教学 案例教学法 “史实”案例 “现实”案例
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商学院推广完善,现已成为影响世界的现代教学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它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mba教学更是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有整套严格的教学程序,尤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见长。而国内所谓的案例教学更多为举例(范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多为传统教学的讲授法。有研究者指出:“许多教师认为在教学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着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事实上,案例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目前的许多mba案例教学,实际上仍停留在举例子阶段。”[1]
尽管如此,从案例教学法中提取“案例”却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颇有“改良”的意味。以广告学科为例,运用“案例”可以说是广告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广告学是一门“以广告产业实践”为取向的应用型学科,广告业界实践产生的案例层出不穷,扩散共享,历久弥新,“史实”的案例成为经典,“现实”的案例成为前沿。可以肯定的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然具有某些普适性的特征,才会成为被各学科教学普遍运用的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普适性要求,并结合广告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探讨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可以说“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2]。
但由于案例教学一开始就在不同的学科(如法学、医学、管理学)运用,不同的学科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要求不尽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有管理学研究者通过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的体会,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成功“案例”的五大因素:教学上的用处;引发冲突;强制性的决定;案例的综合性;案例的简洁性。[3]这五大因素包括教学运用对案例的要求及案例本身的要求。有教育学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在内容和叙述上的9条要求判断是否是“案例”的标准,其中在内容上“案例”的特征为:发生的事件;包括问题或疑问;典型性;真实性。[4]
“对于案例,大部分研究者把它定义为: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k.墨西思认为这一定义重申了案例的三大要素:(l)案例必须是真实的;(2)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3)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5]
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
真实性,这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第一要求。任何虚构的故事或加工处理的陈述都不能称之为案例。
情景性,这是案例专业性的必然要求。案例不能剥离学科背景,更不能抛开时代背景。因此,同一案例可从不同的学科或视角入手,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冲突性,这是案例教学引发讨论的关键要求。冲突性表现为案例本身的冲突;案例引发观点的冲突。
二、广告史教学中“案例”运用的“三结合”原则
从课程属性来看,广告史属于广告学科三大分支之一的历史广告学范畴,“主要探讨、研究、总结人类广告活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6],几乎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据早些年黄合水对全国322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六成以上院校均将广告史作为核心课程[7];崔银河对全国208所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调查表明,86%的院校开设广告史。[8]但对此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它的课程地位并不相称。
而且,广告史教学本身存在困境。有研究者指出:广告学原创理论与广告实践取向的困境及“大广告”时代的广告教育与广告行业之间的隔膜是造成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外源性困境;广告史研究的不足及母体学科历史学教学的困境是导致广告史教学是广告史教学的两大内源性困境。由此可见,必须进行广告史教学的原创性思考。[9]
参照成熟的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三大普适性要求,结合广告史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广告史教学中“案例”的运用要遵循“三结合”原则。
(一)“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
广告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母体学科——历史学本身存在的时空距离感,时空距离的远近取决于历史发生的时空与现实时空之差,差值越小,时空距离感越小。因此,广告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史为镜,古为今用”,广告史教学首先要在大量“史实”案例中遴选真实案例,真实性是案例的第一要义。案例所描述的是实际情境,“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2]。
在广告活动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时期都会沉淀数不清的广告人例、事例,析出为广告时间长河中经典与前沿案例。但“广告史研究却无意忽略了对杰出广告人例及其事例的历史性综合研究,尤其是广告实战派的优秀广告人。这些广告人在广告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些鲜活的广告体验诉诸文字,出版了大量的随笔式书籍”[9],轶闻趣事亦散落其间。如何在案例真实性的要求下,去伪存真,辨析广告人的真实历史,导入广告史教学,呈现“史实”案例,是广告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应力图以中外真实“史实”案例为蓝本,找寻类似甚至相同的真实“现实”案例。广告的发生、发展、演变进程中产生的“案例”既具有“史实”的意味,又可以为现实的广告提供“镜鉴”映射,这就要求“案例”的运用既回归“史实”的时空序列,又以“以史为镜”的广告史眼光发现“现实”中类似案例,将“史”与“今”串联,再现“史实”与“现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阐释对应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原始口头叫卖内容时,我们可以将明代以来的北京原始叫卖、中世纪的法国国王特许叫卖队等“史实”案例与2010年三全集团凌龙舟粽全国叫卖活动的“现实”案例串联。
“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减弱时空距离感。这种结合的成功在于教师对案例的开发挖掘,教师需要创设一种广告史专业的情景,要从大量的“史实”广告中挖掘典型的真实案例,从鲜活的“现实”广告中找寻关联的真实案例。诚如“案例法的历史表明,案例的开发或编制应在一种专业情景中进行”[10]。“史实”案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开发,需要教师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案例横向分析与案例纵向分析的结合
广告史在不同的历史分期产生了不同的广告案例。在横向上,表现为同一案例对象在广告策略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较大的变动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同一类型的不同案例具有必然的共性又有显著的特性。
对广告案例横纵向分析,其实质是将各种广告案例置于同一广告史分期这一情景中,在广告史某一特殊的分期内分析同一案例对象在不同的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变动与不变;分析同一类型不同案例在同一广告史分期情景中的共性与特性。因此,广告史案例的横纵向分析具有明显的情景性特征,即是将案例置于广告史分期的情景中,既分析不同分期的同一案例对象,又探讨某一分期内的不同案例。例如,在讲授中国现代广告史90年代盛行的感性诉求广告知识点时,在横向上可以分析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广告、百年润发广告、丽珠得乐广告等广告感性诉求的共性与个性;在纵向上可以经典南方黑芝麻糊广告、2010年王力宏代言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及2012年全新黑芝麻糊广告为案例,分析人物、场景、广告语、诉求、调性等方面的不变与变动。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情景性。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11]这种情景性要求既是对真实性的回归,又是对案例涉及的时代背景及专业背景的要求。这意味着同一案例因为情景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视角。
事实上,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一个重要方法是讨论者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因此,对案例的横向分析是以调查分析的视角把握某一广告史分期广告的整体特性;对案例的纵向分析是以个案研究的视角掌握不同广告史分期同一案例对象的广告战略变化。从两者的结合,既可以看到广告的整体性,又可以看到广告的战略性。
(三)课堂案例讨论与课外案例分析的结合
广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了丰富的人例和事例。当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时,由于学生缺乏对案例的足够了解,单一的课堂案例讨论往往因准备不足而导致讨论的不深入。
因此,广告史教学要创造课堂案《www.》例讨论的条件。对案例的讨论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对案例本身的充分掌握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反馈、及时提问及仔细倾听,为课堂讨论营造氛围;课外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发、分析案例,为课堂讨论做足准备。
案例教学要求“案例”能够引发冲突,冲突即争议,案例的冲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案例本身的争议性极易引_辩的冲突性。“争议性是对一个案例开展讨论的基石,它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辩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一个教学案例的必要条件”[3]。中国现代广告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冲突性的广告人及其案例,比如脑白金模式、哈药模式、恒源祥十二生肖模式,这些冲突性的案例具有显著的讨论空间,极易引发激烈争议。
案例的冲突性还在于案例的激烈讨论引发冲突。而案例冲突的引发需要课前课外对案例的分析归纳,结合课堂内对案例的热烈讨论,极易引发观点争论的冲突。因此,案例课堂讨论与课外分析的结合是引发案例及观点冲突,开展课堂讨论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成熟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积极的课堂讨论,需要培养教师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要多给学生布置启发其思维发展的写作作业,考试题目也要注意启发思维”[12]。本文试图从案例教学法的“形”提炼“案例”的“神”,但如何在广告史教学中运用,仍需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6.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
[3]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5(2):85.
[4]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
[5]凯瑟林·k.墨西思,许立新,张广武。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世界教育信息[j].2004(z1):77.
[6]杨海军。三十年中国广告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学科平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8.
[7]黄合水,杨道俊,许蕾,等。中国广告教育状况研究报告[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5):89-92.
[8]崔银河,林莹,司徒丹东,等。广告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专业设置调查报告[j].中国广告,2007(6):163-167.
[9]李德团。广告史教学的困境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2011(3):189-192.
[10]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4.
[1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4.
[12]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3):357.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品牌管理 案例教学 本科 教学方法
品牌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高校管理专业和营销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品牌管理课程课课时不多,而课程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说众多、涉及知识很多,知识面很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中,充分安排和利用好每一宝贵课时,让学生尽可能多尽可能牢固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管理学、营销学等众多管理类学科当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弥补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1],因此案例教学是本科品牌管理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校本科品牌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研究
学生孤立看待各家理论
品牌管理涉及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涉及面广,涉及理论多。学生只知道这个理论是这个广告学家、那个营销专家所提出,只会背不同的概念学说,但是不知道或者不能透彻理解每个概念学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看待论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清楚不明白每个概念学说的实质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忽视环境分析
学生很多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说学生很多时候只知道列举品牌定位的常见策略,而不知道相同的做法,为什么当时可以成功,为什么现在的企业仿效就无法获得成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市场营销学原理重要的开始步骤,就是进行环境分析,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针对主要竞争对手,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细分因素,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如果不补充当时的市场环境情况分析,不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去讲解的话,学生就更容易忽视,想当然地认为某企业成功是必然的,因此照搬此法就可以奏效。
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地分析
很多学生感觉,听课的时候,所有的原理理论,包括老师所讲解的案例分析都十分清楚明白,但是一到自己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案例的时候,就茫然不知如何入手了。更别提自己运用所学品牌管理知识去策划、创造、运作一个全新的品牌了。甚至有学生对于理论往往只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能深入理解,以为背几个概念几个原理理论就等同于掌握该门课程。
以下试结合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如在美国快递行业,美国市场联邦快递进入市场后,第一阶段对手是美国邮政局时,“绝对、肯定会在第二天送达目的地”来告诉顾客,该品牌与竞争对手的主要差异点。第二阶段传真机出现并用于文件传输时,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则提出安全性,不会遗失,突出宣传自己的保密性,以此来进行区别性定位[2]。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应该重视市场环境分析,重视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并且让学生知道不一定同行业才能构成竞争对手关系,不同行业,只要能满足顾客需求,那么都可以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应该立足市场,从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竞争对手。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立足市场、顾客需求,给学生深入讲解分析企业的营销环境、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分析产品品牌在打入该市场时所采用的品牌策略时就有了充分的依据,某一品牌不是侥幸活得成功,而是具备成功的条件。任何一个品牌都不是照搬前人的作法就可以成功的。
2 高校本科品牌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以上本科品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并能较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在案例分析中应突出各专家学派的理论特点,这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的一点。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案例分析中应该围绕不同的理论体系、框架进行讲解,并在案例分析中凸显这些理论的异同点,揭示各理论的实质,强调理论的学以致用,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这点最为关键,应贯穿于整个品牌管理的案例教学当中。另外,在案例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结合环境分析讲解品牌管理案例,即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某一品牌的运作的成功与当时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当时成功的案例可能放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则可能不成功了
比如说高露洁和佳洁士的牙膏之争。在当时1955年的美国市场,高露洁牙膏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牙膏,约占45%的市场占有率。佳洁士研发了含氟离子的“防蛀”牙膏,成为第一支被世界权威牙防组织——美国牙医学会(ada)认可的防蛀牙膏,以此撼动了高露洁牙膏的市场领先者地位,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的市场定位,即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防蛀牙膏的空位。1992年高露洁牙膏进入中国,抢占防蛀的功效定位,甚至改头换面美国市场上佳洁士的防蛀牙膏的广告创意,并通过各种广告里的各种角色喊出“没有蛀牙”的牙膏功效。高露洁成为首个参与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的外资企业,借助中央电视台这个强势媒体,成功地确立了其防蛀牙膏的市场地位,成为防蛀牙膏中国市场领先者。4年后佳洁士牙膏进入中国市场,也沿用其在美国的防蛀牙膏的广告创意,结果反而被顾客认为是市场跟随者,甚至其广告被很多顾客误以为是高露洁的牙膏广告。在中国市场已有相同定位的品牌,而该品牌还是市场领先者时,仍沿用与其相同的市场定位,很难获得成功。只能另辟蹊径,找出与之主要差异点,突出自己的优势,那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又比如说中国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脑白金的软文营销成功打造脑白金品牌的案例。当时脑白金在进行品牌塑造宣传的时候,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采用软文宣传手段,通过在报纸上发表与脑白金品牌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科普性质的文章隐性宣传,可以说是奇兵制胜的案例。直到有一定销售量、市场知名度和运作资金后,才运用电视广告做功效宣传。在广告宣传产品功效效果不好时,及时进行定位的调整,进行礼品定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继续其销售神话。而在目前报纸软文宣传手段频繁使用的情况下,无特色无特点的软文宣传只能说是毫无用处的,不会得到顾客的关注,更不可能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塑造。而跟随而来的众多各色保健品品牌均仿效脑白金打着送礼收礼的旗号进行宣传,又怎么可能取得好的营销效果呢?
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相结合,即经典与时效性结合
比如说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既应选取像耐克品牌塑造历程的这种经典案例,分析耐克如何确定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如何不断与时俱进地改变品牌口号,在初期如何启用nba篮球巨星麦克尔·乔丹(当时只是nba新秀)作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从而迅速使耐克成为青少年梦寐以求的品牌,成功跻身一线运动品牌的行列。耐克如何利用各级体育明星为其产品品牌代言,如何进行各种公共关系活动和创新性广告塑造品牌等。让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各种品牌管理理论是如何完美地应用到耐克身上的,从中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现有成功案例。同时也会选取2012年5月当下王老吉和加多宝品牌之争来给同学们分析,加多宝之前如何运作王老吉品牌,成功地给王老吉进行凉茶的定位,告诉顾客,王老吉凉茶是茶饮料,不是药,“怕上火喝王老吉”,加多宝在可能失掉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之后如何在品牌包装上策划,推出瓶身印有大大的“加多宝”字样的新包装红罐王老吉凉茶。而且旧包装罐身靠近罐盖的地方,原本印有一圈不断重复“凉茶始祖王老吉”的黄色字体,新包装则将字的内容改成了“加多宝出品正宗凉茶”,以此告诉顾客,加多宝才是凉茶的正宗,记住加多宝而不是王老吉,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包装是品牌传播计划资讯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内外同行业品牌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即把同行业典型案例进行对比
比如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把国外的耐克品牌和国内的李宁品牌作对比,比较这两个国内外的顶尖运动品牌是如何塑造和维护品牌的。耐克品牌是顶尖的国外运动品牌,李宁品牌是中国体_子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运动品牌,经过20多年的运作,已成功地成为国内一线运动品牌,在国内运动用品市场中,既要在高端运动产品市场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顶尖运动品牌竞争,又要在中低端市场与特步、安踏等国内品牌竞争。2010年李宁品牌进行品牌再造活动,可以在课上对比李宁品牌之前的品牌标识“李宁交叉”和耐克品牌标识的勾型设计,对比李宁新旧品牌标识—— “李宁交叉”和中间断开的“人字交叉”品牌标识,对比2002年李宁品牌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与2000年阿迪达斯的品牌口号“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对比李宁品牌与安踏、特步等国内运动品牌选用目标受众不同的品牌形象代言人,以及对比李宁品牌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品牌在价格上的差异。用同学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案例分析讲解品牌如何重塑,在品牌标识、品牌形象代言人、广告、价格等方面是如何运作的。让同学们对国内外同行业品牌的运作手段和方式有深刻的理解,加深加强对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启发点拨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抛开束缚,大胆设想,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正确答案、标准答案。
另外,还应该注意案例选取的广度,即应涉及尽可能多的行业、企业、品牌。既要考虑选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传统市场营销品牌,如飘柔、康师傅、动感地带、联想等洗发水品牌、饮料食品品牌、移动通信运营商品牌、电脑品牌,又要考虑选取同学们不太了解的品牌,如尼康、真功夫、薇姿、浪琴、酷儿等相机品牌、中式快餐连锁餐饮品牌、护肤品品牌、手表品牌、果汁饮料品牌等。综上所述,在案例分析应围绕不同的理论体系、框架进行综合性讲解,注意案例选取的广度和案例分析的深度。在案例教学中高度重视结合市场环境分析讲解品牌管理案例,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相结合,同行业不同品牌互相对比,综合使用各种案例教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共同总结国内外同行业品牌塑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案例分析中强调抓住问题的实质本质,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关心关注身边周围发生的品牌相关事件,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峰。对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2,3.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3篇
“新一代的选择”是百事可乐的广告语,从这则广告语中我们就能体会到它的市场定位。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作某种新奇或与众不同的事项,而是去操作已经存在于心中的东西,去重新结合已存在的联结关系。” 定位的基点并不是产品,而是着重于产品与消费者心理位置的统一。定位的目的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本产品与众不同的优势。定位所宣称的并非同类产品所没有的,而应该是竞争对手没有说明的,或者是尚未引起注意的,但却确确实实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那部分特征。因此,定位是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空间出发,对产品优势的一种创造,既创造功能更创造形象。 百事可乐从4p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的角度把市场定位于年轻人。 百事公司作了一次市场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当消费者在挑选软饮料时,他们实际上做出了三项选择,第一他们拿定主意喝软饮料,而不是果汁、水或者牛奶;接着他们选择了可乐,而不是雪碧,七喜或者其他软饮料。只有在这时,他们才开始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及其它可乐中挑选。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认为百事可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具备新的思想,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发展很快、赶超第一的企业,不足之处是鲁莽,甚至有点盛气凌人。而可口可乐得到的积极评价是:美国的化身,可口可乐是“真正的”正牌可乐,具备明显的保守传统;不足之处是老成迟钝、自命不凡,还有点社团组织的味道。所以百事可乐选择青少年作为自己的形象,年轻人充满情趣,令人振奋,富有创新精神。例如:1994年,百事可乐又投入500万美元聘请了流行乐坛巨星麦克尔·杰克逊拍摄广告片。此举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而且调查表明,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广告片,
这部广告片开播不到30天,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就开始上升。在中国大陆,继邀请张国荣和刘德华做其代言人之后,百事可乐又力邀郭富城、王菲、珍妮·杰克逊和瑞奇·马丁四大歌星做它的形象代表。 我们认为百事可乐以新生代喜欢的超级巨星做形象代言人是它广告策略最成功的一点。百事可乐的广告的创意都源于它的市场定位。 从广告的投放来说,百事可乐的广告铺天盖地加上定位准确,促进了它的销售上升。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1 对广告的总体态度2 对电视广告的态度:在广告发展史上,相对印刷和广播广告来说,电视广告是后起之秀,但在各媒体广告中,它最具有影响力,也是最受消费者关注各最有争议的。 因为电视屏幕上的百事可乐的广告重复播出,使消费者对这个产品产生了注意。 首先分析它的广告怎么引起的受众的注意的。它利用了广告信息的新异性;利用对比性——它的许多平面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手法;利用活动变化性;选择恰当的时空位置;提高重复率——百事可乐的广告铺天盖,在电视屏幕上重复出现;增加趣味性——广告中充满趣味;增强艺术性——影视广告做的非常有艺术性,基本上以蓝色为主色调;利用悬念。通过以上手法是受众对其引起了注意。 然后分析百事可乐的广告是怎么让受众记住的。首先和引起注意一样,需要适当的重复;广告信息容量要恰当;利用语言特点;广告内容形象、有意义;广告形式新颖独特;增强广告的互动性;广告编排位置恰当;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记忆。 根据aidma原理,首先要引起注意,然后才能使其产生兴趣和进一步产生记忆,最后采取购买行动。 百事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可口可乐。首先看看两者的广告语与定位差别:
可口可乐:全球定位瓶罐随时随地传信息 。 可口可乐定位于运动迷们的饮品。 百事可乐定位于“新一代的可乐”。 百事可乐定位于“年青人的可乐。 与可口可乐强调本土化的道路不同,百事可乐另开一路,自建市场:找到适当的广告诉求点:在设计其广告,形成其广告创意时,凭空的构想很难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一个良好的创意,往往要求能够抓住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然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他们的消费者心理、消费行为均不同。首先是正确地运用媒体;选择有效的广告表现手段或方法。例如:百事可乐在全球的扩张中百事可乐的“明星”策略和本土化的广告线路明晰,从“ask for more(无限渴望)”到“dare for more(突破渴望)”,百事可乐始终将产品定位在国际品牌上,百事可乐无时无刻不在宣扬自己的新潮、流行;暗示可口可乐的老化、腐朽。百事在全球长期推行的“体育
音乐”广告模式,也正逐渐成为世界性品牌广告的未来趋势。 百事可乐明确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乐”形象对可口可乐实施了侧翼攻击,从年轻人身上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从口味到价格、从定位到广告、从营销活动到明星代言、从商业文化到包装变化„„两大可乐巨头燃起的这场硝烟似乎永无宁日。
百事这些年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1本土化策略。任何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后想长期的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本土化的问题。百事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出色,从其公司管理团队中外人员的比例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个问题。 2 多元化的品牌策略。目前,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旗舰品牌是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和激浪。 3 独特的音乐推销。 4大手笔的公关。2001年12月,由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百事可乐基金”,向内蒙古的准格尔旗捐款。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当地缺水家庭修建“母亲水窖”及贫困失学儿童复学等项目。此类活动大大增加了百事可乐的美誉度。 百事可乐的包装以红与蓝为主色彩。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无论广告表现上多好,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购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和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变化越来越流行化消费,消费者越来越讲究消费的时尚,注重品位和质量,许多产品将呈现流行的趋势。其次,商品大众化,流行化消费导致商品的大众化。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相当多的商品趋向大众化。再其次,消费趋向品牌化。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产品却趋向于同质化。这种矛盾更多地通过个性化的品牌来满足。在激烈的竞争中,个性化的品牌成为经营者树立形象和吸引消费者的一项重要的重要措施。最后,消费者倾向于感性消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看重其附加值。消费者的需求从物质方面更多地转向精神方面。在消费过程中,需要的满足获得更多的感觉和体验,获得更多的快乐。 所以百事可乐的广告如何诱发消费者的需要呢? 首先,说出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其次,突出百事可乐的独特处。然后,凸显商品的附加心理价值。在消费者选择可乐时不会选择非常可乐等国产可乐,以非常可乐为例子,它的定位于农村等小城市,在许多大城市的超市里很少能看到它的商品。百事可乐和非常可乐给人的心理附加值也是不一样的。最后,诉诸潜在需要。
综合来看,消费者在看到广告后首先要引起注意,然后才能使其产生兴趣和进一步产生记忆,最后采取购买行动。诸如百事可乐这类的商品,消费者大多是采用的是感性购买。所以广告可以试图激发受众的某种情绪、情感以促使其购买。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4篇
宝洁广告越来越中国
观点陈述:
从1988年8月18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到现在,宝洁公司利用其日益中中化的广告策略,在中国大陆日化市场七大业务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其中的四大领域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在其余三大领导取得市场第二的业绩。不可否认,宝洁是中国日化界的一个王者,宝洁广告的中国化进程正是宝洁魅力的体力。宝洁的全球战略和入乡随俗的务实眼光,是每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本土品牌的榜样。
观点支持:
论据一:宝洁广告带来中国市场营销业绩攀升
典型案例:全球董事会年会选址中国
案例分析:近年,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在30%以上。特别是2004至2005年,宝洁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指标为35%,而实际增幅则超过50%。为表示对宝洁中国的嘉许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2004年备受业界瞩目的宝洁全球董事会年会会址选在中国。这一切表明宝洁中国的广告投放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据二:宝洁在中国市场注重广告调研的严谨性
典型案例:宝洁员工农村调研
案例分析;宝洁公司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以飘柔为例,最近一次配方改良之前,宝洁公司消费者市场调研部及专业调查公司对全国共16个大城市及乡镇的近2000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宝洁人从不坐等数据上门。例如在调研农村市场时,宝洁的部门经理化装成农民,到农民家里看其何时起床、怎么刷牙洗脸、看不看电视,从头到尾都去观察和了解。
论据三:宝洁广告创意不断融入中国元素
典型案例:润妍创意水墨画广告
案例分析:199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一种全新的展示现代东方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润妍”。首先是润妍广告把水墨画、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组合,营造东方气息。其次是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记忆其产品名称,宝洁还为其每一个产品都结合自身特点取了对应的中文名,如飘柔(rejoice)。潘婷(pantene)、海飞丝(head&shoulders)等。再次是在广告中宝洁采用中国模特,如潘婷使用章子怡和萧亚轩分别为不同类型洗发水做代言人等。
论据四:宝洁广告媒体选择日趋中国特色
典型案例:逐步夺取央视广告标王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5篇
(一)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定位不清晰,教材选用失当,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广告学课程主要分布在三个体系和专业方向中,一是新闻和传媒类专业,二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三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这三类专业本身的差异性很大,虽然是同一个名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侧重却有很大不同。新闻和传媒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传播学作为基本知识体系,着重研究广告的传播价值;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托,注重研究广告宣传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注重研究广告的各种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教师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分不清方向,在教材的选用上不分类型,误将新闻与传媒类或美术设计类的广告学教材用以经济和管理专业教学,这样就导致两种困惑,一是教师感觉自己的专业和知识背景无法驾驭所教内容;二是学生感觉这门广告学课程的内容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信心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选错教材念错经的教学,既让学生无所适从,也让教师痛苦不堪,更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匮乏,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能力差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唯考试论让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在接触实际工作后感觉无所适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制约,对于学生广告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仍是以书面试卷为主,通过考试分数评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纯理论学科是适用的,但对于像广告学这样的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是不全面的。在广告学的内容体系中,很多章节都是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性环节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如广告调研、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创新、广告效果评价等,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以书面出题考核学生,只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因此,对于广告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应对之策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广告学教材,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授课的信息容量
(二)教师在广告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实践化改革,通过优化案例分析法和引入更具实战性和实践价值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案例分析法一直是广告学课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师对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一个又一个经典鲜活的案例解读评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告原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虽然案例分析法的实践性弥补了单纯理论传授过于教条、空洞的不足,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欠佳、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仅仅是宣讲案例本身,对于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和评述一带而过,更有甚者干脆一言不发把案例分析课变成了各种类型的广告作品展示欣赏课。因此,要在坚持案例分析法的实践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它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重点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由就事论事转变为新创意,新思路的探索。尤其是第二个转变是广告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等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内容,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模拟充当广告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全程体验从客户接洽、广告调研到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直至最后召开广告项目招投标会议等广告经营和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相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职能分工,成立客户部、调研部、策划部、创意部、媒体部等,然后两两编队完成同一个品牌或产品的广告策划内容;其次,各个小组要按照广告业务开展的顺序依次展开企业客户拜访、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和创意活动,并模拟召开产品说明会、策划讨论会、创意动脑会、广告提案会,直至全部敲定所有广告项目策划书细节;最后,各个编队首尾相接,形成咬蛇式循环召开广告招投标会。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两轮,一轮扮演招标的一方———广告主,点评方案并决定中标小组,另一轮扮演投标的一方———广告公司,展示策划过程和方案亮点,由于同一个编队的两个小组同题竞争,同台pk,必然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创造力,提高广告策划书的完成质量。而且“一组分饰两角”的双重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方位了解广告行业的运作和管理。
(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制优化广告
(四)打破广告学课程一贯沿用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终考”定成绩,结合各类实践类环节的内容,实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评定方式转变
成绩考核是广告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显然无法跟上广告学教学过程中信息量与日俱增的速度,也难以有效评价丰富多样的实践化内容。必须通过构建更符合实践化改革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和调整考试题型结构与开放性来提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成效。一方面,结合广告调研、广告策划、毕业设计等可以让学生提交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广告策划书详案或广告公司的实习鉴定报告来检验其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并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如果其中有学生的广告作品或策划方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以及专题研究或学期论文公开发表在广告学术或行业相关出版物上,则可以推荐免试或折算成相应的实践学分。另一方面,要大幅压缩课程终考成绩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过去80%~100%减少到50%,为实践内容的考核留出空间;同时要在试卷内容和题型上做适当调整,减少纯理论和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加大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创意策划题等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这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6篇
《销售团队管理:通过应用心理学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美)南希・马丁尼、杰弗里・詹姆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与企业内部的专家和工程师相比,销售人员向来不受重视,被视为缺乏知识含量的岗位。而且大多数销售经理或人力资源经理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好的销售业绩来自经验的积累。其实销售人员的招聘、管理、激励、评估及销售人员的保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用数据来衡量的,用数字说话,能切实提高销售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测量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整体方案的销售已成为主流趋势,科学销售方法将极大地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技能,帮助组织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病毒循环》
(美)亚当・潘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80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为巴菲特唯一亲笔作序推荐。本书在1940年经典版本基础上,增加华尔街10位金融大家全新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使得经典投资理念与当今市场环境完美结合。巴曙松领衔专业团队,历时一年半重新翻译完成,成为目前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美)塞缪尔・p・亨廷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知识的讲解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依据“理论够用”原则,深刻掌握思政课学科的性质,结合现实情况,特别是青海省实际和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方面入手,精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和区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典型教学案例,体现思政课学科的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深化学生的情感理性和科技理性的养成教育。
一、思政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定位
(一)理论性
选择思政课教学案例不仅要注重经典作家的名言警句及经典案例,更要注重我国现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案例,明晰“现代化的中国进程”与中国_各次代表大会和全国重要性会议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信仰。
(二)现实性
思政课的理论知识需通过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内容的整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性,选择典型案例,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党的阶段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激励大学生努力锤炼个人品质,加强道德修养,追求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实践性
思政课的理论对于高职学生思想的指导需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先进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构建学生走向社会的调研锻炼平台,如“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进行的学生每学期社会调查报告、与专业系教师合作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实训调查报告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跟踪调查报告”。
(四)思想性
思政课的教学案例无论是理论性还是现实性、实践性的都要以“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在所举的适时案例中,它们不是彼此分割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二、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案例选择性机制
思政课教学案例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爱国主义理念的同时,愈发让学生理解、掌握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时空环境中,自觉加强道德、法律修养和实践技能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案例选择上既有保留又有创新,精选典型的教学案例,内化学生的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把西方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基因整合到马克思主义文化之中,形成既有主导文化又有多元文化的思想格局,培养学生“价值意识一方面渊源于传统,一方面植根于生活的实践”。
(一)选择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重大国家、国际会议内容做案例
通过分析,使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中愈发坚定社会主义价值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
(二)选择与现实、尤其是青海本地发展的题材做案例
通过分析,使学生科学面对时空环境,自觉加强、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报告做案例
通过学生所做的社会调研,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调查报告的分析,深刻认知社会,自觉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四)选择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的社会调查报告或实训总结做案例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是使思政课教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验证思政课理论的真理性与价值性,自觉与学生一起参与社会,深入理解全球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五)选择具有优秀传统的经典著作如《_宣言》、《论语》等的相关内容做案例
通过分析与学习,使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自觉完善人生价值观。
(六)选择报刊、杂志及媒体相关材料做案例
如《求是》、《半月谈》、《理论研究》、《党的生活》、《中国青年报》、《新闻周刊》、《南风窗》、《瞭望》及cctv新闻频道报道的新闻等,请学生结合思政课的理论写出心得体会,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广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8篇
治疗感冒,黑白分明
1995年,“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分割了15%的份额,登上了行业第二品牌的地位,在中国营销传播史上,堪称奇迹,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加黑”震撼,在营销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般而言,在同质化市场中,很难发掘出“独特的销售主张”(usp)。感冒药市场同类药品甚多,层出不穷,市场已呈高度同质化状态,而且无论中、西成药,都难于作出实质性的突破。康泰克、丽珠、三九等“大腕”凭借着强大的广告攻势,才各自占领一块地盘,而盖天力这家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药厂,竟在短短半年里就后来居上,关键在于其崭新的产品概念。
“白加黑”是个了不起的创意。它看似简单,只是把感冒药分成白片和黑片,并把感冒药中的镇静剂“扑尔敏”放在黑片中,其他什么也没做;实则不简单,它不仅在品牌的外观上与竞争品牌形成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达到了引发联想的强烈传播效果。
在广告公司的协助下,“白加黑”确定了干脆简练的广告口号:“治疗感冒,黑白分明”,所有的广告传播的核心信息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产品名称和广告信息都在清晰的传达产品概念。